聚焦二十大|经济管理学院系部主任谈举措、谋发展(四)

发布时间:2022-12-19文章来源:

迎头赶上、再创佳绩,物流的路会更好


物流工程系主任 李紫瑶


2014年物流工程系在整合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筹建,并于2016年完成转型并开始第一届物流工程专业招生,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物流工程系在后疫情时代将面临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要迎头赶上,再创佳绩。

一、 主要举措

(一)专业建设及发展

1. 2017年与德国不来梅大学合作建立联合研究中心;

2. 2018年建成物流工程专业实验室;

3. 2019年举办“中德智慧创新可持续发展驱动下的新物流国际会议”;

4. 2020年获批河南省首批新文科实习基地;

5. 2021年获批建设河南省智慧物流国际联合实验室;2021年获批建设首批河南省科技智库供应链管理研究基地;2021年获批校一流本科专业和校级优秀教学基层组织。

(二)教学及科研

1. 22年立项省级纵向科研项目2项。

2. 21年发表SSCI等论文4/结项/横向科研项目6项。/结省、校级课程建设和教改6项。

3. 20年-16年,结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若干项;出版教材8部,教改论文10篇以上。出版专著5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参与若干项,省级及厅级课题若干项,CSSCI 10+篇

(三)校企合作

21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一项;20年河南省本科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一项。冯维玺挂职新郑市发改委,政企深度合作,将工作心得引入课程和学生座谈,形成正确价值观

(四)人才培养

物流182获得省文明班级和先进班集体,校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培养省优秀毕业生1名,校优秀毕业生5名,校级优秀毕业论文不断线。22年专业考研录取率达25.42%,就业率平均线以上。

二、 发展措施

(一) 拟申报23年国家社科项目3项;拟申报省级纵向项目3项、厅级若干。科研论文每年4-8篇。

(二) 拟23年申报一流课程1项;教研方面,拟每年发表教改论文3-6篇,教研项目若干。

(三) 申报各级学生竞赛3-6项。

(四) 人才培养方面:第一、拟以公开毕业论文答辩基础上推荐优秀论文,每年不断线;第二、发挥专业教师的指标作用:指导专业知识、考研方向、就业途径,以提高考研率和就业率。

三、发展思路和作法

(一)运用双周例会建立交流机制、大力推动教学和科研工作

充分利用双周例会时间,建立一定的交流互动机制,避免流于形式。可以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主题推进教研和科研工作。

1. 围绕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展开系列教研活动:推动专业课的校级-省级一流课程申报工作,老师之间交流,选择或自愿推出一至两门专业核心课,经过打磨,申报校级一流课程,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申报省级一流课程;交流授课经验,组织推动如反转课堂和作业形式的多样化等内容在内的课堂教学改革;推动系部与德国不莱梅大学在课程方面广泛合作;推动系部教师参与教改项目申报和教改论文撰写;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物流专业师资培训。

2. 以青年教师自身发展为动力、鼓励推进新进博士的科研工作;以职称评审为契机,提高老师们的科研积极性。双周例会,可以每次选一名老师作近期科研工作方面的心得体会报告,请国家社会基金立项教师分享经验,请发表高质量论文教师分享写作发表经验,讨论近期物流方面的热点话题和方法。可以以课题申报为线,方向相近的教师组成团队共同申报课题。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物流工程专业近几年引入了多名名校博士(含博士后),结合原有信管专业老教师,组建成了现有教师团队。坚持新老教师之间的传帮带,一方面老教师在教学教研等方面引导新进博士,另一方面年轻博士成果多,精力好,可以发挥他们的科研优势,帮助老教师凝练科研方向、推动新方法的使用。

(三)推动专业和学科建设

重新定位专业特色与优势:结合与德国不来梅大学合作期间的国际合作和成果优势,对标学校学科建设方向、结合学生就业现实,形成以智慧物流方向为引导,突出现代物流数字化、信息化以及物流科学决策与运营的专业特色。紧跟物流工程与管理领域科技变革前沿,融合管理、经济、金融和电子商务等学科基础,致力于智慧物流及供应链运作优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四)加强学生培养力度

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以各类竞赛为抓手,组织学生参加竞赛等实践活动二是发挥专业教师作用,以座谈、课间谈天、课下沟通等形式,针对考研方向和具体问题给学生答疑解惑,提高学生考研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请前几届学长作报告,以更贴进现实的角度拓宽学生对考研的理解。三是以不同形式为学生讲解物流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就业趋势,推进就业工作,提高就业率。四是协助推进学生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学生宿舍,及时了解学生心理,舒解学生压力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石磊